今天早上我刷短视频,看到一个历史老师讲课,讲到一个成语叫“噤若寒蝉”,当时我就愣住,噤若寒蝉?我一直以为是“噤(jìn)若寒蝉”,结果人家念的是“噤(jìn)若寒蝉”。
这我就不服,我从小到大都是念“噤(jìn)若寒蝉”,怎么就错?我赶紧拿起手机查一下,发现还真是读“噤(jìn)若寒蝉”。我不甘心,又去翻翻字典,结果还是一样。这下我可傻眼,难道我真的读错这么多年?
为搞清楚这个成语的意思,我开始在网上搜索。我先是看看百度百科,上面写着“噤若寒蝉,汉语成语,拼音是jìn ruò hán chán,意思是像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原来是这个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因为害怕,所以不敢说话。
我又看看其他网站的解释,大致意思都差不多。有的网站还提到这个成语的出处,说是出自《后汉书·杜密传》。不过我没读过这本书,所以也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
![噤若寒蝉是什么意思?简单易懂的解释一看就会!](https://xiazaili.com/zb_users/upload/2025/02/20250210120312173916019268353.jpeg)
- 我还发现一些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比如“仗马寒蝉”、“默不作声”、“缄口无言”等等。
- 反义词,就是“畅所欲言”、“直言不讳”、“滔滔不绝”这些。
我又想起小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里面有一句“东汉杜密在任太守期间,秉公办事,为政清廉。”,当时年纪小不理解是什么意思,现在明白是说一个人很正直,很清廉,不过跟这个成语好像也没什么关系。
这下我是彻底明白,“噤若寒蝉”就是形容一个人因为害怕而不敢说话,就像大冷天的蝉,一声不吭。
今天可真是长见识,原来我一直都读错这个成语,也还学到它的真正意思。以后我可得注意,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不过话说回来,我读错的成语好像也不止这一个,看来以后得多看看书,多学习学习。
![噤若寒蝉是什么意思?简单易懂的解释一看就会!](https://xiazaili.com/zb_users/upload/2025/02/20250210120312173916019246085.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