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短视频时候听见一句“桂棹兮兰桨”,心里咯噔一下:这“棹”字到底念“zhuō”还是“zhào”?弹幕里吵成一锅粥,搞得我连视频都看不下去。干脆抄起手机查个明白!
先翻字典打地基
蹲在书柜底下扒拉半小时,总算挖出蒙灰的《现代汉语词典》。手指头沾着唾沫哗翻到“棹”字那页,好家伙!白纸黑字标着俩读音:
- zhào音:划船的长桨,比如“船棹”
- zhuō音:跟桌子一个意思,现在基本没人用
还特意用括号注明“同‘桌’”。看来苏东坡《赤壁赋》里“桂棹兮兰桨”的“棹”铁定念zhào——桂花做的船桨嘛
溯源差点掉坑里
网上冲浪查历史由来,跳出来一堆说“棹通卓”的帖子。我差点当真,结果翻《说文解字注》发现根本不是一回事!人家“卓”字解说写着“高也”,跟船桨八竿子打不着。真正来源是“櫂”字(右边那“翟”字念dí),古人嫌笔画多才简化成“棹”。

撞上活化石方言
正琢磨着,老家微信群突然蹦出条语音。二叔公扯着嗓子喊:“祠堂里石棹要刷漆喽!”我耳朵立马竖起来——这不明摆着念zhuō音的古董用法吗?赶紧打电话问,果然老家还把八仙桌叫“饭棹”,活脱脱古代用语的活化石。
闹过的乌龙现场
想起去年团建划船,同事指着船桨嘚瑟:“这zhuō子比桨高级?”当时我还点头捧场。现在真相大白,脸皮火辣辣烧!更绝的是上周教侄子背《楚辞》,我把“棹”标成zhuō音,得,明天得拎着果篮上门纠错了。
折腾完瘫在沙发上发呆:小时候老师总说“秀才识字认半边”,这“桌”字偏旁可把我坑惨了!大家要是遇上拿不准的生僻字,千万别偷懒念半边,翻翻字典最靠谱。这回要没查证,指不定哪天当着语文老师的面翻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