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伙儿唠唠嗑,聊聊“杀鸡儆猴”这事儿。 这词儿啥意思?说白,就是杀一只鸡给猴子们看看,吓唬吓唬它们,让它们老实点。这词儿我可是深有体会, 之前我就碰上过这么一档子事儿。
那会儿我在一个工地上干活,手底下带着几个小伙子。这帮小伙子,有时候干活毛毛躁躁的,还喜欢偷懒。我,说过他们好几回,可有些人就是不长记性。这天,我寻思着得给他们来点“狠”的,不然这帮猴崽子还不上天?
那天,正赶上发工资。我先把工资都准备然后把这几个小伙子都叫到跟前。我指着一个小伙子说:“小王,你这个月干活不咋样,扣你200块钱。” 这小王平时干活就喜欢偷懒,还老是出错,我早就想治治他。他一听要扣钱,脸都绿,一个劲儿地给我说好话,求我别扣他钱。
我当时就板着脸说:“不行! 这回必须给你个教训,不然你以后还不改。其他人要是也像你一样,这活还咋干?” 我这么一说,其他几个小伙子都吓坏,一个个都低着头,不敢吱声。平时有个干活不认真还有偷懒的家伙脸都白,估计也担心被扣钱。

我就开始认真地给他们讲道理,告诉他们干活要认真,不能偷懒,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 这回,他们都听进去,一个个都点头保证以后好好干活。看着他们的认错态度,我也没真去扣小王工资,毕竟都是农村出来的,大家赚钱都不容易。
从那以后,这几个小伙子干活果然认真多,再也没人敢偷懒。 这件事儿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有时候,你光说好话没用,必须得来点“硬”的,才能让他们记住教训。 这就是“杀鸡儆猴”的作用!
我可不是鼓励大家动不动就用这招。 这招,得用在关键时刻,用在那些屡教不改的人身上。 而且咱得讲究个方式方法,不能真把“鸡”给杀,咱得让“鸡”知道疼,还得让“猴”害怕,这才是关键。
说到底,“杀鸡儆猴”是一种管理手段,是为更好地完成工作。 咱得灵活运用,不能死板硬套。 而且最主要的,还是得和和气气地跟大家伙儿沟通,让大家伙儿心甘情愿地跟着你干,这才是最好的办法。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 我之前带的几个小伙子干活不认真,经常偷懒。
- 为让他们长记性,我用“杀鸡儆猴”这招,准备扣一个平时干活不认真小伙的工资。
- 通过这件事,其他人意识到错误,并保证以后好好干活。
- 但是看到他们态度诚恳,也并没有真的扣工资。
- 从那以后,他们果然认真多,这事儿就算过去。
- 所以说,“杀鸡儆猴”这招有时候挺管用,但也不能滥用,关键还是得和大家好好沟通。
好,今天就跟大家伙儿聊到这儿。希望我的这点小经验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次有啥好玩的事儿,我再跟大家伙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