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从玩物丧志的典故看古人如何告诫后人别沉迷玩乐

从玩物丧志的典故看古人如何告诫后人别沉迷玩乐

南京丁丁网 2025-07-19 7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从玩物丧志的典故看古人如何告诫后人别沉迷玩乐

大家好呀!今天咱们来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玩物丧志"。这个词儿听起来有点老气横秋,但其实它背后藏着不少古人的智慧,而且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也特别有启发。作为一个也爱刷手机、追剧、打游戏的小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其实也在自我反省呢(笑)。

玩物丧志到底啥意思?

先来拆解一下这个词儿。"玩"就是玩耍、沉迷,"物"指的是各种让人上瘾的东西,"丧志"就是丧失志向、丢掉理想。合起来就是说,过分沉迷于某些娱乐活动,会让人失去奋斗的动力和目标。

从玩物丧志的典故看古人如何告诫后人别沉迷玩乐

这个词早出现在《尚书·旅獒》里:"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意思是玩弄他人会丧失道德,沉迷玩物会丧失志向。古人真是言简意赅啊,八个字就把道理讲得明明白白。

那些年,古人给我们上的"防沉迷课"

1. 卫懿公养鹤亡国

这个故事特别有意思。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国君叫卫懿公,这位老兄不爱江山爱仙鹤,给鹤封官爵、建豪宅,出门让鹤坐豪华马车,比对待大臣还上心。结果敌人打过来的时候,士兵们都说:"让您的鹤将军去打仗吧!"后卫国就被灭了。

从玩物丧志的典故看古人如何告诫后人别沉迷玩乐
人物 沉迷对象 后果
卫懿公 仙鹤 亡国
唐玄宗 杨贵妃 安史之乱
宋徽宗 书画奇石 靖康之耻

2. 李后主词中亡国

南唐后主李煜,写词那是一绝,"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金句张口就来。但作为皇帝,他整天沉迷诗词歌赋,不理朝政,后国破家亡,成了宋朝的俘虏。他的词越写越好,国家却越来越糟,真是让人唏嘘。

3. 明熹宗的木匠皇帝

明朝有个熹宗皇帝,不爱批奏折,就爱做木工活。魏忠贤这些太监就趁他专心做木匠的时候把持朝政,导致明朝加速走向灭亡。这位皇帝的木工手艺据说相当不错,但治国能力就你懂的。

现代版"玩物丧志"图鉴

古人那些事儿听起来可能觉得离我们很远,但其实现代社会的诱惑比古代多多了!来看看这些场景熟不熟悉:

1. 手机成瘾:早上睁眼件事摸手机,睡前后一件事放手机,走路看、吃饭看、上厕所更要看

2. 游戏沉迷:说好只玩一局,结果天亮了;游戏段位越来越高,现实成就越来越少

3. 追剧狂魔:一口气刷完四季,发现明天还要上班/上学

4. 购物狂:快递收不停,花呗还不清

5. 短视频黑洞:手指一划两小时,放下手机啥也不记得

我自己就经常陷入"再看五分钟"的魔咒,结果一看就是两小时,写稿子的时候特别有罪恶感

古人智慧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1. 适度原则

孔子说:"过犹不及。"什么事情过头了都不好,包括学习和工作。古人不是反对娱乐,而是反对过度。就像吃饭,饿了要吃,但吃撑了就会难受。

2. 主次分明

曾国藩有句名言:"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不是不能玩,但要分清主次。先把正事做好,娱乐才能更心安理得。

3. 选择高质量娱乐

同样是玩,古人推崇的是琴棋书画这些能陶冶情操的活动,而不是纯粹消磨时间的娱乐。现代人也可以选择一些既能放松又能提升自己的活动,比如运动、阅读、学个新技能什么的。

我的"防沉迷"小实验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上周做了个小实验:每天记录自己花在娱乐上的时间,并设定一个限额。结果发现:

1. 原来我每天刷手机的时间竟然有-小时!

2. 把刷短视频的时间换成听有声书后,一周"读完"了两本书

3. 晚饭后散步代替躺着刷剧,睡眠质量变好了

4. 意外的是,控制娱乐时间后,工作效率提高了,反而有了更多自由时间

当然,我也不是完全戒断,而是学会了更好地掌控娱乐时间。毕竟完全禁止自己娱乐,反而容易反弹得更厉害。

找到属于你的平衡点

说到底,"玩物丧志"提醒我们的不是不能玩,而是要学会掌控玩的程度和方式。每个人适合的平衡点不一样,有人每天玩一小时游戏是放松,有人就会沉迷;有人追剧是休闲,有人就会熬夜伤身。

关键在于自我觉察:当娱乐开始影响你的健康、人际关系或事业发展时,就是该调整的时候了。古人用那么多血泪史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我们至少要学着不重蹈覆辙吧?

你近有没有特别沉迷的娱乐活动?它是给你带来了放松还是焦虑?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是如何在娱乐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