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百遍的下一句完整答案终于找到了
大家好呀!作为一个爱读书的小编,今天想和大家聊聊那句老话"读书百遍"的完整版。说实话,我以前一直以为这句话就四个字,直到近才发现原来后面还有半句,而且这半句简直太有意思了!
那些年被我们误解的名言
记得小时候,老师总说"读书百遍",然后就没下文了。我一直以为这就是完整的一句话,意思是让我们多读书。每次考试前,我都会把课本翻来覆去地看,心想这不就是"读书百遍"嘛,成绩应该会好吧?结果嗯,你们懂的。

后来才知道,原来这句话出自《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完整版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书读得多了,自然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这可比单纯强调"多读"要有深度多了!
为什么"其义自见"这么重要
"其义自见"这四个字简直太妙了!它告诉我们读书不是机械重复,而是要理解其中的含义。就像吃美食一样,不能光顾着往嘴里塞,得细细品味才行。
我有个朋友,能把《红楼梦》倒背如流,但问他书里讲什么,他却支支吾吾说不清楚。这就是典型的只做到了"读书百遍",没达到"其义自见"的境界。

读书方式 | 效果 |
---|---|
只读不想 | 记住文字但不懂含义 |
边读边思考 | 理解深层含义 |
读后反思 | 形成自己的见解 |
我的读书进化史
回想起来,我的读书方式也经历了几个阶段:
阶段是"看热闹",就是图个新鲜,看完就忘。第二阶段是"做笔记",把重点划出来,但很少回头看。现在是第三阶段,我会在读完后写点感想,有时候还会和朋友讨论。这才慢慢体会到"其义自见"的感觉。
近重读《小王子》,发现和十年前读的感受完全不同。书还是那本书,但我已经不是当年的我了。这种随着阅历增长而对同一本书有不同理解的感觉,真的很奇妙。
现代人怎么做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静下心来读一本书都难,更别说读百遍了。但我觉得,重点不在于真的读一百遍,而是要掌握这种读书的态度。
我的小建议是:
1. 选书要精,不要贪多
2. 读得慢一点,给自己思考的空间
3. 重要的书可以隔段时间重读
4. 和别人交流读书心得
其实很多经典书籍都值得反复阅读。比如《论语》,小时候背得滚瓜烂熟却不理解,长大后经历了一些事,突然就明白某句话的意思了。这就是"其义自见"的过程。
那些被我们遗忘的古语智慧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是众多被断章取义的古人智慧之一。类似的还有:
1. "无毒不丈夫"原意是指大丈夫要有度量
2. "女子无才便是德"原句前面还有"男子有德便是才"
3.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原意是人不修身,天地不容
看来我们平时引用的很多"古语"都是不完整的。这也提醒我们,读书要读全,理解要到位,不能只看表面。
读书的乐趣在哪里
说到底,读书大的乐趣不就是那种"啊哈!我懂了!"的时刻吗?当你在不同时间读同一本书,突然有了新的领悟;当书中的某句话恰好解答了你当下的困惑;当你发现几百年前的智慧依然适用于今天这些时刻都让人感到读书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所以,与其追求读了多少本书,不如好好品味几本真正的好书。记住,"读书百遍"不是目的,"其义自见"才是真谛。
你近重读的一本书是什么?有没有发现和次读时不一样的理解?我很想听听大家的读书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