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体是什么来头 为何大家都在用这种语气说话
近我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朋友圈里突然冒出来好多"本宫"、"臣妾"、"皇上"之类的称呼,连平时正经的朋友也开始用"哀家今日甚是乏了"这样的句式发状态。一开始我还以为大家集体穿越了,后来才知道这叫"甄嬛体"。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突然火起来的说话方式到底是怎么回事。
甄嬛体从哪儿冒出来的
这事儿得从十年前说起。2011年《甄嬛传》开播,那会儿我还小,只记得家里长辈天天追剧。没想到十年后,这部剧的台词突然又火了,而且是以一种特别魔性的方式重新流行起来。

甄嬛体其实就是模仿《甄嬛传》里那些半文半白的台词风格。剧里的角色说话总是拐弯抹角,明明可以直接说"我饿了",非要来一句"本宫腹中略有饥馑之感"。这种说话方式在当时看剧时只觉得好笑,没想到现在成了网络流行语。
我查了查资料,发现甄嬛体早是在贴吧和论坛里被网友玩起来的。有人开始用这种腔调发帖,其他人觉得有趣就跟着模仿。慢慢地,这种说话方式从剧迷小圈子扩散到了整个网络。
为什么大家都爱用甄嬛体
说实话,我次看到朋友用甄嬛体发朋友圈时差点笑喷。但仔细想想,这种说话方式能火起来确实有它的道理。

甄嬛体自带一种反差萌。你想啊,一个穿着T恤牛仔裤的现代人,突然用"本宫"自称,说"今日御膳房的菜色甚合哀家心意",这种古今混搭本身就很有喜剧效果。
甄嬛体特别适合用来调侃。比如你想吐槽工作太累,直接说"累死了"多没意思,换成"本宫连日批阅奏章,身子甚是乏了",瞬间就多了几分戏精气质。
重要的是,甄嬛体给日常交流增添了一丝仪式感。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用这种夸张的方式说话反而成了一种放松和娱乐。
甄嬛体的经典套路
经过我的观察,甄嬛体有几个特别常见的套路:
1. 自称变化多端:本宫、臣妾、哀家、朕、寡人根据场合随意切换
2. 动词古风化:用膳(吃饭)、歇息(休息)、批阅(看文件)
3. 程度副词夸张:甚是、极为、颇为、略感
4. 结尾固定句式:想来、倒也不失为、真真是
我整理了一个常见甄嬛体与现代语的对照表,你们感受一下:
现代语 | 甄嬛体 |
---|---|
我饿了 | 本宫腹中略有饥馑之感 |
今天好累 | 哀家今日批阅奏章,身子甚是乏了 |
这个很好吃 | 此等佳肴,真真是极好的 |
我要睡觉了 | 臣妾倦了,先行告退 |
甄嬛体为什么能持续走红
说实话,网络流行语一般都是昙花一现,但甄嬛体从2012年次流行到现在已经快十年了,时不时就会卷土重来一波。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1. 文化共鸣:《甄嬛传》作为一部现象级剧集,影响了一代人。即使没看过剧的人,也多少知道些剧情和台词。
2. 表达空间大:甄嬛体既可以是正经的模仿,也可以是夸张的调侃,适应各种场合。
3. 创作门槛低:只要掌握几个关键词和句式,谁都能来两句,参与感强。
4. 情感宣泄:用这种夸张的方式表达日常情绪,反而让人觉得特别解压。
我有个朋友是程序员,他近提交代码的备注都是"臣妾已将bug修复,请皇上过目"。他们整个技术团队现在都用甄嬛体交流工作,据说氛围轻松了不少。
甄嬛体用多了会不会有问题
虽然甄嬛体好玩,但我也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觉得这种说话方式太做作,用多了会显得油腻;还有人说这是对古典文化的不尊重。
我个人觉得吧,语言本来就是活的,网络用语更是如此。只要分清楚场合,不影响正常交流,玩玩梗无伤大雅。当然,要是跟客户开会也来一句"本宫认为这个方案极好",那可能就真的不太合适了。
不过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用甄嬛体的人往往自己也知道这很夸张,他们追求的正是这种夸张带来的娱乐效果。这跟真正的做作还是有区别的。
我尝试用甄嬛体写了一段
为了体验一下,我试着用甄嬛体写了一段今天的工作日常:
"今晨醒来,见窗外日头正好,本宫心中甚喜。梳洗罢,用了些许早膳,便端坐于案前批阅奏章(其实就是回邮件)。奈何奏章堆积如山,批至午时方歇。午后小憩片刻,又与众卿家商议要事(开组会)。一日下来,身子甚是乏了,想来今晚需早早安歇才是。"
写完自己都笑了,确实挺解压的。你们要不要也试试看?
甄嬛体背后的文化现象
抛开娱乐性不谈,甄嬛体的流行其实反映了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和创造性使用。
我们这代人成长在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交融的环境里,对古典元素既熟悉又陌生。甄嬛体这种半开玩笑的模仿,某种程度上是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与传统文化对话。
而且我发现,甄嬛体用得好的时候,确实能增加语言的韵味。比如把"这个方案很好"说成"此计甚妙",虽然有点做作,但莫名多了几分文雅气质。
后说两句
语言是活的,流行语更是如此。甄嬛体能火这么久,说明它确实击中了现代人的某个点——可能是对仪式感的渴望,可能是对压力的宣泄,也可能单纯就是觉得好玩。
不过话说回来,你们平时会用甄嬛体吗?有没有什么特别搞笑的甄嬛体应用场景?我近在收集各种奇葩用法,准备做个合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