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车制动器是手刹吗?为什么有的车叫法不同?
大家好呀!今天咱们来聊聊汽车上那个"拉一下就能停车"的小玩意儿——有人叫它手刹,有人叫它驻车制动器,到底哪个说法才对呢?作为一个经常被朋友问"这车怎么开"的小编,我觉得这个话题还挺有意思的。
手刹还是驻车制动器?其实都对!
首先给大家吃颗定心丸:手刹和驻车制动器说的都是同一个东西,就像"番茄"和"西红柿"的关系一样。不过为什么会有两种叫法呢?这背后其实有点小故事。

"手刹"这个叫法特别接地气,因为它通常是用手操作的(当然现在也有用脚踩的,这个后面再说),而且"刹"字简单明了地表达了它的功能——刹车。这个称呼在普通车主中特别流行,毕竟说起来顺口又好记。
而"驻车制动器"就显得专业多了,是汽车行业的正式术语。"驻车"意思是让车停住不动,"制动器"就是刹车装置。这个名称准确描述了它的功能——让停放的车辆保持静止状态。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叫法?
1. 操作方式不同
传统的手刹确实是用手拉的,一根拉杆位于驾驶座旁边,向上拉就能刹住。但现在很多车已经不用这种设计了:
操作方式 | 常见车型 | 特点 |
---|---|---|
传统手拉式 | 大多数经济型车 | 机械结构简单,维修成本低 |
脚踩式 | 部分美系车、SUV | 用左脚踩的踏板,节省中控空间 |
电子按钮式 | 豪华车、新能源车 | 只需按按钮,操作优雅但维修贵 |
你看,当"手刹"不用手操作的时候,再叫"手刹"就有点名不副实了,这时候"驻车制动器"这个更专业的称呼就显得更准确。
2. 文化习惯差异
不同地区对同一事物的叫法往往不同。比如:
1. 北方人更习惯说"手刹"
2. 南方可能更常说"驻车制动"(受港台影响)
3. 汽车说明书和4S店通常用"驻车制动器"
4. 老司机之间聊天基本都说"手刹"
3. 功能扩展
传统手刹主要就是在停车时防止溜车,但现代汽车的驻车制动器功能更多了:
1. 坡道起步辅助(防止溜坡)
2. 紧急制动(主刹车失灵时的备用)
3. 自动驻车(等红灯时自动刹住)
功能变多了,简单的"手刹"二字就有点不够用了。
那些年我们用过的手刹类型
作为一个阅车无数的小编,我见过各种奇奇怪怪的手刹设计:
1. 中置拉杆式
经典的设计,位于两个前座之间,拉起来有"咔咔"声,驾校教练爱(因为能用来教坡起)。
2. 方向盘旁边的小拉杆
一些老式美国车喜欢这么设计,次开的人可能会找半天。
3. 左脚踏板式
开惯手拉式的突然开这种车,等红灯时左脚总想找点事做
4. 电子按钮式
没仪式感的设计,但确实方便,尤其对力气小的司机很友好。
5. 隐藏式设计
某些超跑为了美观,把手刹藏得特别深,我次开朋友的法拉利时,找了十分钟才找到
使用驻车制动器的小贴士
不管叫什么,正确使用它很重要。分享几个小编总结的经验:
1. 停车必拉:哪怕在平地,养成拉手刹的习惯能防止意外溜车。我有次没拉手刹,车慢慢溜出去差点撞墙,吓出一身汗。
2. 起步先放:新手容易忘记的步骤,拉着刹开车对刹车片损伤很大。我表妹考驾照时因此挂科两次
3. 定期检查:手刹线会随着时间变松,尤其是经常停在坡道的车。建议每年检查一次松紧度。
4. 冰雪天气注意:极寒天气长时间停车好不要拉手刹,防止刹车片冻住。可以用挡块固定车轮。
5. 紧急情况:如果脚刹失灵,可以缓慢拉手刹减速(电子手刹一般也有紧急制动功能)。
未来会消失吗?
随着电子化发展,传统手拉式手刹正在被电子驻车取代。很多新车已经看不到那个显眼的拉杆了。作为一个有点怀旧的小编,我其实挺舍不得那种机械感的"咔咔"声,但科技的发展就是这样无情啊
不过话说回来,电子手刹确实更方便:
1. 自动释放(挂D挡踩油门自动解除)
2. 节省空间(中控更简洁)
3. 集成更多智能功能
但缺点也很明显:维修成本高,没电时可能无法操作,缺乏"机械感"的驾驶乐趣。
后的小思考
其实汽车上很多部件都有这种"学名"和"俗名"之分,比如:
1. "油门"其实该叫"加速踏板"
2. "方向盘"专业叫法是"转向盘"
3. "挡把"正式名称是"变速杆"
这种差异挺有意思的,反映了专业术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你觉得未来"手刹"这个叫法会消失吗?还是说这种接地气的称呼会一直存在下去?你平时更习惯说"手刹"还是"驻车制动器"呢?欢迎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