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丝蜀桐张高秋下一句内容是什么诗词鉴赏
大家好呀!今天咱们来聊聊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那句"吴丝蜀桐张高秋"的下一句是什么,顺便一起欣赏一下这首充满想象力的诗作。作为一个喜欢古诗词的小编,每次读到李贺的作品都感觉特别带劲,他的诗总是那么天马行空,让人读着读着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幻世界。
"吴丝蜀桐张高秋"的下一句
先揭晓答案吧,"吴丝蜀桐张高秋"的下一句是"空山凝云颓不流"。这两句诗描绘的是李凭弹奏箜篌时的神奇景象。李贺用"吴丝蜀桐"来形容箜篌的材质精良——吴地的丝弦,蜀地的桐木,都是制作乐器的上等材料。"张高秋"则点明了演奏时的季节是秋天,同时也暗示了音乐的高亢激昂。

而"空山凝云颓不流"这句简直绝了!想象一下,空山中的云彩因为听到这美妙的音乐而凝滞不动,连流动都忘记了。这种夸张的描写手法正是李贺的招牌风格,通过极致的想象来表现音乐的魅力。
全诗欣赏
让我们来看看《李凭箜篌引》的全文: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首诗从头到尾都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把箜篌音乐的魅力写得活灵活现。李贺不愧是"诗鬼",他的想象力简直突破天际!
诗中意象解析
李贺在这首诗里用了好多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咱们来简单梳理一下:
诗句 | 意象解析 |
---|---|
江娥啼竹素女愁 | 江娥指舜的妃子娥皇、女英,传说她们在舜死后泪洒竹枝,成为斑竹;素女是传说中的善歌者 |
昆山玉碎凤凰叫 | 形容音乐如昆山美玉碎裂般清脆,如凤凰鸣叫般悦耳 |
女娲炼石补天处 | 用女娲补天的神话,形容音乐惊天动地 |
吴质不眠倚桂树 | 吴质即吴刚,传说中被罚在月宫砍桂树 |
李贺的诗歌风格
李贺的诗总是这么"不按常理出牌",他的想象力特别丰富,经常把现实和神话传说混在一起,创造出一种亦真亦幻的艺术效果。读他的诗,就像走进了一个奇幻的梦境,各种意象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
这种风格在唐代诗人中独树一帜,所以后人称他为"诗鬼"。他的诗不太讲究格律的严谨,而是追求意境的新奇和语言的冲击力。这首《李凭箜篌引》就是很好的例子,把音乐这种抽象的艺术用各种具象的意象表现出来,让人仿佛能听到那箜篌的声音。
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特别喜欢这首诗带来的那种"颅内高潮"感。读着读着,眼前就会浮现出各种画面:凝滞的云彩、哭泣的芙蓉、发笑的香兰、跳动的老鱼、舞蹈的瘦蛟这些意象一个接一个蹦出来,让人目不暇接。
而且李贺对音乐的表现手法特别高级,他不是直接说"这音乐真好听",而是用各种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象来侧面烘托,让读者自己去感受音乐的魅力。这种间接的表现方式比直白的描述要有力得多。
箜篌这种乐器
说到这首诗,不得不提箜篌这种现在已经不太常见的乐器。箜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形状有点像竖琴,音色空灵清澈。在唐代,箜篌演奏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李凭就是当时著名的箜篌演奏家。
李贺用"二十三丝"来形容箜篌的弦数,说明他对这种乐器很了解。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听到真正的箜篌演奏了,但通过这首诗,我们依然能感受到箜篌音乐的神奇魅力。
个人阅读体验
每次读到"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两句,我都会起鸡皮疙瘩。想象一下,音乐的力量竟然能惊动女娲补天的地方,导致石头破裂,天惊色变,引来秋雨。这种夸张到极致的描写,反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音乐的震撼力。
李贺的诗就是这样,看似不合常理,却能在读者心中激起强烈的共鸣。他用超现实的意象来表达现实的情感,这种艺术手法特别高级。
与其他音乐诗的比较
说到描写音乐的诗,大家可能会想到白居易的《琵琶行》或者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这些诗也都写得很好,但风格和李贺的完全不同。
白居易的《琵琶行》更注重叙事和情感表达,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则更偏向于对音乐技巧的描写。而李贺的这首诗完全放飞自我,不管现实逻辑,只追求艺术效果的大化。这三种风格各有千秋,但我个人还是喜欢李贺这种天马行空的写法。
如何欣赏这类诗歌
对于现代读者来说,欣赏李贺的诗可能需要一些准备:
1. 了解一些基本的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
2. 不要过于纠结字面意思,要感受整体意境
3. 允许自己的想象力随着诗句自由飞翔
4. 可以多读几遍,每次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读李贺的诗就像做一场奇幻的梦,不必太较真,享受那种超现实的快感就好。
为什么是"张高秋"
回到初的为什么李贺要用"张高秋"来形容箜篌?这里的"张"既可以指张开、展开,也可以指乐器上弦的动作。"高秋"既指深秋时节,也暗示音乐的高亢清越。
这种一词多义的手法在古诗中很常见,李贺用得尤其巧妙。短短三个字,既交代了时间背景,又表现了音乐特点,还描绘了演奏场景,真是精炼到极致。
现代流行文化中的李贺元素
有趣的是,李贺这种奇幻的诗风在现代流行文化中也有体现。很多奇幻小说、仙侠剧中的场景描写,都能看到李贺诗歌的影子。比如"石破天惊"这样的成语,现在已经很常用了。
甚至有些游戏中的技能名称、场景描述,也会借鉴李贺诗中的意象。这说明好的艺术作品真的能穿越时空,永远保持生命力。
试着背诵全诗
作为一个诗词爱好者,我建议大家试着背诵这首诗。虽然有点长,但诗句实在太美了,背下来值得。我个人的方法是先理解每一句的意思,然后想象对应的画面,这样背起来就容易多了。
现在我已经能背下全诗了,每次在秋高气爽的时候默诵这首诗,都觉得特别应景,仿佛能穿越回唐代亲耳听到李凭的箜篌演奏。
后的小问题
你次读到李贺的诗是什么感觉?有没有哪句诗特别打动你?欢迎分享你的阅读体验,或者聊聊你喜欢的描写音乐的古诗词是哪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