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刷朋友圈刷到手机发烫,突然发现电量掉得跟蹦极似的,半天就得充一次电。起先还以为是电池老化了,毕竟这手机也跟了我两年多。可连着观察了好几天,白天但凡微信用得勤快点,电就哗哗往下掉,晚上躺床上刷会儿订阅号,后盖都能煎鸡蛋了。
开始瞎琢磨省电法子
我这人有点轴,手机越耗电越想跟它较劲。先是把后台不用的APP全砍了,屏幕亮度也调到最低档,开省电模式开到屏幕发黄。连动态壁纸都换成了纯黑的——想着这总该省电了?结果屁用没有!该烫照样烫,该掉电一秒都不带犹豫。
有天半夜摸黑看消息,眼睛被白光刺得生疼,突然想起手机里还有个深色模式开关。麻溜点开微信设置-通用-深色模式,直接选了跟随系统。当时还美滋滋想着:“这下总该护眼又省电了!” 哪知道第二天带着手机出门,大太阳底下掏出手机一看,屏幕黑得跟锅底似的,消息气泡都糊成一团。
翻车后才查明白原理
后来特地去查了资料才搞懂,微信这个深色模式白天用根本不适合OLED屏手机!原来这种屏幕显示黑色时像素点确实不发光,但在户外强光下,屏幕会自动激发超高亮度才能让你看清黑色界面里的白字。这猛一提亮度,耗电量反而比普通模式更夸张——好家伙,合着我这波操作属于精准踩雷!

手动关模式的实战过程
现在可不敢偷懒选“跟随系统”了,老老实实手动设置:
- 点开微信右下角【我】
- 戳进【设置】齿轮图标
- 找到【通用】栏往里钻
- 滑到底部点【深色模式】
- 勾选【普通模式】再确认
顺手把底下“自动跟随系统”的开关也给掐了,彻底断它折腾的后路。现在出门遇到大晴天,再也不会抓瞎看消息,手机后盖温度明显下去一截。实测同等使用强度下,下午四点居然还剩40%电量,搁以前三点半就该找充电宝了!
要是真想用深色模式护眼,我现在就守两条规矩:晚上室内开灯才切换,还有别把深色模式当省电工具。这玩意儿就跟防晒霜似的,用得对是护盾,用错了反而坑自己。这么调完大半个月,最明显的感觉是——终于不用随身揣着两斤重的充电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