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办公室里,我忙得像个陀螺似的,突然收到一封领导发过来的审批文件。文件开头就写着几个大字:“请尽快处理,批准为盼。”我瞄了一眼,心想,这不就是让我赶紧批准的意思吗?顺手就点了个“同意”按钮,发回去了。
麻烦就开始了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领导的电话直接杀到:“你小子搞啥?批了啥文件,搞错了!”我整个人都懵了。原来,我以为“批准为盼”是对方在等我批准,领导却说我理解反了——这词儿是在求别人批准的意思。文件上是别人在求我,我可倒当成人家等我批了。这下子,一堆流程全乱了套,部门里几个同事差点吵起来。
我赶紧从文件堆里翻出来那破玩意儿,重新读了读。“批准为盼”在公文里就是“我很期待您的批准”,说的人在低姿态求人。可我老觉得它像是我在处理事儿,结果白白耽误了一整天的工作。这种误会不是第一次了,上个月就出过一档子事——有个供应商邮件用“烦请复函”,我还以为是人家在烦我回信,是在客气地叫我回信。公文用语真他妈的玄乎!
撸起袖子查资料
火大了,我就决定自己搞懂它。先从抽屉里扒拉出单位的老手册,全是灰尘味儿,翻到“公文常用词”那章。结果发现一堆乱七八糟的玩意儿:

- “批准为盼”:表达求人批准的意愿
- “烦请”:礼貌地请求
- “妥否”:问对方能不能办
边看边嘀咕,这不都是文字游戏吗?容易把人绕晕。我又上网搜了搜日常误用的例子,满屏都是别人吐的苦水——有人把“妥否”当成了肯定句,直接批了报告;还有人看到“烦请复函”,半天不回信,以为人家在嫌弃他。看得我直挠头,这不跟我的经历一模一样嘛
动手做笔记练起来
学完那些破规则,我可不敢光看书。打印了一张常用用语清单,贴办公桌上。每天处理文件时,我就刻意停顿一下:
- 先读关键词儿,看是谁在求谁
- 不确定就查手册,或者直接问问同事
- 批文件前,多嘴回一句:您这是要啥意思?
试了两三天,还真管用。那份“批准为盼”的文件又来了,我一眼就懂——对方是在求我,我赶紧批了正确部分。部门那几个捣乱同事看我这么用心,也跟着学起来,避免了一堆扯皮。处理公文像切菜一样利索,不用动不动就“哎呀搞混了”。
总结这点子教训
这事儿说白了,公文用语就是陷阱多多。稍不留意,就掉坑里耽误事儿。从那以后,我养成了个小习惯:看到怪词儿,别想先停下来搞清它到底是求人还是命令人。工作顺了,日子也舒坦多了。不过现在想想,单位那本手册要早翻出来该多好——白白浪费那几次加班的精力,真是瞎折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