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昨天刷帖子又看到老爷子名字,才猛然发现我居然一直读得磕磕绊绊,这查良镛三个字搁嘴里总有点烫嘴。
一、发现问题:原来我一直瞎念
金庸这名字喊了几十年,“查大侠查大侠”叫着顺溜得很。但一看本名“查良镛”这几个字,尤其那“镛”字,我下意识就觉得念yōng或者yòng啥的,好像在哪里听过类似发音。结果早上泡茶时随口跟媳妇提了一嘴,她白我一眼:“是yōng吗?听着不太对?” 这下可把我问懵了,堂堂金庸书迷,连作者本名都念不准,这脸有点挂不住!
二、开查!翻资料找到最靠谱方法
心里存了疙瘩,做事都不得劲。午饭后赶紧扒拉出我常年积灰的《现代汉语词典》,这砖头一样的大部头,搬家都没舍得扔。先从“查”字翻起,一眼扫过两个读音:
- 最常用那个“调查”的“查”,读 chá。
- 还有一个就是当姓氏的,明晃晃标着:zhā。
行,“查(zhā)”姓定了。接着翻“良”,这个简单,liáng,没跑儿。就是难点“镛”字,在“钅”部找到,显示只有一个读音:yōng!赶紧拿笔在纸上写了几遍“查(zhā)良(liáng)镛(yōng)”。怕词典版本老,又打开手机里的教育部《异读词审音表》小程序,输进去“镛”字一查,清清楚楚写着:统读 yōng。这下妥了,官方认证。

核心结论在这儿:查作为姓氏,就是 zhā;镛字只有一种读法,就是 yōng!所以金庸原名标准读法就是 —— 查(zhā)良(liáng)镛(yōng)。
三、实践出真知,多说几遍就顺口
光看明白不行,得用嘴巴记住。我倒了杯水,站在阳台上像个复读机似的念叨:“查(zhā)-良(liáng)-镛(yōng),查(zhā)-良(liáng)-镛(yōng)…” 开头还是有点拗口,尤其“查(zhā)”这个音,平时真说得少。念了七八遍后,舌头好像找到感觉了,把名字拆成三拍子慢点读,再一点点连起来提速。最关键就抓住那个“zhā”音,别拐到“chá”上去,后面俩字稳稳当当跟着来就行。晚饭时特意在饭桌上跟家里人显摆,结果我家那傻儿子愣是给我念成了“茶(chá)凉(liáng)庸(yōng)”,气得我差点没拿筷子敲他脑袋!
折腾这一天,总算把这个不大不小的问题给啃下来了。手把手教会一个人的感觉还挺得意。下次再有谁说“chá liáng yōng”,我非得显摆显摆不可!行了,下回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