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在整理工作文档,写完发给同事看,他直接吐槽说:“你这写得太冗长了,看得我头大!”我一下子懵了,啥叫冗长?是不是因为我写太多了?得搞明白这个词,不然以后写什么都遭人嫌弃。
起步:上网查资料搞清定义
我开始打开手机搜“冗长是什么意思”,一堆结果出来。先读了几篇文章,又看视频讲解,很快就懂了。冗长就是写得啰里啰嗦,多余重复的废话一堆,该点到为止的地方却硬塞细节。比如写项目说明,不用把每个步骤都拖长说一遍,重点是突出核心。
实践过程:从自己的报告入手
我选了一篇上周写的PPT总结试试手。内容大概5000字,讲的是一次产品发布会。先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发现到处都是问题:重复说团队有多辛苦,一个简单点拆成好几个段落,连结尾还在唠叨。我立刻动手改。
第一步:删除废话说人话

- 拿起笔划掉所有非关键描述,比如“团队成员熬夜加班真的很辛苦”这种废话,直接改成“团队高效执行”。
- 把长句子切短,用逗号和点号分开,别一杆子到底。
第二步:结构重整抓重点
- 内容分成四块:背景、亮点、反馈、下一步。每块就用三五句交代完,别拖沓。
- 试着重写开头,只讲发布会目的在一条线上说完。
改完一看,总字数从5000砍到800,简洁多了。发回给同事,他回复说:“这回好多了,至少看得下去!”我心服口服,原来精炼这么有用。
踩坑经验:常见误区别中招
过程中我搞砸过好几次。最常见的就是误以为写得长才显得专业,比如一个简单功能,非补上背景故事和数据细节。结果改完,读者反馈说找不到重点。另一个误区是忽略分段瞎混写,开头聊A,中间跳B,结尾又提A,绕来绕去像绕迷宫。我得提醒自己:写东西先大纲再填充,别东拉西扯。
避免技巧挺简单:每次写完,先睡一觉再回读,有废话就删;或者找朋友快速扫一眼,让他们挑出啰嗦处。熟能生巧,现在我用手机备忘录都少打一半字。

最终理解冗长不是词儿背了就行,得实际操练删除和重构。我分享给大家的教训就一句话:少写废话,多讲重点,活得更轻松。以后写啥文档都不怕被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