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人平时就爱研究些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玩意儿,那天跟几个朋友喝茶聊天,有人突然问:“管城子指的是文房四宝中的”我当时就懵圈了,心想这啥怪名儿,还真不知道。
我这人有个毛病,不懂的事儿就非得弄明白。喝完茶回到家,我就开始捣鼓这事儿。先是翻箱倒柜找出家里那本破字典,在里面一顿狂找,结果啥有用的信息都没找到。
没办法,我就打开电脑,在搜索引擎里输入“管城子指的是文房四宝中的啥”,好家伙,搜出来一堆结果。我眼睛都看花了,一个一个点开看。原来,这“管城子”指的就是毛笔。
为了把这事儿弄得更清楚,我又跑到图书馆,找了好多关于文房四宝的书。在书里我看到,“管城子”这个说法最早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来的。他写了篇《毛颖传》,把毛笔拟人化,还封它为“管城子”。从那以后,“管城子”就成了毛笔的别称。

我还了解到,毛笔这玩意儿历史老悠久了,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雏形了。不同的朝代,毛笔的制作工艺和样式都不一样。我就想,要是能穿越回去,看看古人是咋用毛笔写字画画的,那得多有意思。
为了体验一下用毛笔写字的感觉,我专门去文具店买了一支毛笔、一瓶墨水和一些宣纸。回到家,我就开始试着写。哎呀妈呀,这毛笔跟我平时用的钢笔、中性笔完全不一样,根本不听使唤,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的,像鬼画符一样。但我没灰心,一遍一遍地练,慢慢地好像有点感觉了。
通过这回研究“管城子”,我发现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一个小小的别称背后,都藏着这么多故事。以后我还得继续研究,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好玩的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