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我得空,来跟大家伙儿聊聊一个常见又容易读错音的物件——簸箕。这事儿还得从前几天说起。
那天,我家里搞大扫除,翻箱倒柜的,我在老家杂物间里头瞅见一个好久没用的老物件,是用竹子编的,扁扁的,我就琢磨着这玩意儿叫啥来着?想半天记起来好像叫“簸箕”,可是又拿不准这个字到底咋念,就顺手拿起来问问我儿子。
“儿,你看看这个东西,你知道咋念不?”我指着那积灰的簸箕问他。我儿子瞄一眼,随口就说:“这不就是簸箕(bǒ jī)嘛这有啥不知道的。”我一听,心里就咯噔一下,这读音听着咋就那么不对劲儿?
我这儿子平时学习成绩不咋滴,问他算是白问。没办法,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赶紧掏出手机查查字典,这一查还真查出名堂来!原来这“簸箕”的“簸”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它不念“bǒ”,得念“bò”!正确的读音是“bò ji”。

- 这一发现让我挺惊讶的,平时生活中大家好像还真是习惯把它读成“bǒ jī”,没想到这里头还有这么个讲究。这下好,以后我就能准确地读出这个词,免得再闹出啥笑话来。
- 我还顺便查查这个词的意思,发现“簸箕”原来还有好几种解释。一种是用竹篾或柳条编的器具,像个铲子似的,可以用来簸粮食或者撮垃圾。另一种意思是指形状像簸箕的指纹,不过这个意思我平时基本用不上。
我把簸箕给刷干净,又重新利用起来装垃圾。这玩意儿虽然老,但还挺实用。通过这回的小插曲,我算是长个见识,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就知道该咋处理。同时也提醒大家伙儿,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确定的读音,多查查字典总没错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