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就来聊聊这个“悌”字。说起来,这还得从我前两天收拾书柜说起。
那天,我闲着没事,就开始倒腾我的那些老古董——一堆积灰的书。翻着翻着,突然看到一本小时候读过的《三字经》,我就顺手拿起来拍拍灰,随手翻起来。翻到一个地方,上面写着“弟则友,恭且悌”,我就停住。这个“悌”字,我第一眼还真没认出来,就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你们也知道,我这人遇到不认识的字,那股子好奇劲儿就上来,非得搞明白不可。于是我就开始我对“悌”字的“探索之旅”。
第一步,当然是查字典。我先是翻翻家里的那本老旧的《新华字典》,你别说,还真让我给找到。字典上写得挺简单的,“悌,敬爱兄长,也泛指敬重长上”。大概意思我懂,就是要尊敬哥哥或者比自己年长的人。

不过光看字典解释,总觉得还差点意思。于是我就开始上网搜。这一搜,好家伙,各种解释都有。有的说,“悌”就是弟弟对哥哥要恭敬顺从;有的说,“悌”是会意字,一个“心”加一个“弟”,表示心中有弟,要关心爱护弟弟妹妹;还有的说,“悌”和“孝”一样重要,是儒家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看完这些解释,我开始琢磨开。我有个弟弟,比我小三岁。小时候,我们俩也没少打架,我仗着自己年纪大,没少欺负他。现在想想,还真有点惭愧,没做到一个好哥哥该做的。
为更深入地理解“悌”的含义,我还特意去翻翻《论语》、《孟子》这些古籍。你们猜怎么着?在《论语》里,孔子就说过“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这里的“弟”,就是“悌”的通假字。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在家里孝顺父母、尊敬兄长,那他一般也不会去冒犯上级。在《孟子》里,也有类似的说法,“入则孝,出则悌”。
经过这一番折腾,我对“悌”字的理解,那可是深刻多。我觉得,“悌”不仅仅是弟弟对哥哥的尊敬,更是一种兄弟姐妹之间的和睦相处之道。哥哥要爱护弟弟妹妹,弟弟妹妹要尊敬哥哥姐姐,这样家庭才能和睦,社会才能和谐。

我想说的是,“悌”这个字,虽然现在不常用,但它所蕴含的道理,却是永不过时的。不管是过去还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和睦相处,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好好珍惜身边的兄弟姐妹,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庭。
- 字典解释:“悌,敬爱兄长,也泛指敬重长上”。
- 网络解释:有多种说法,包括弟弟对哥哥的恭敬顺从、心中有弟的关爱、与“孝”同等重要的儒家精髓等。
- 古籍印证:《论语》中“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孟子》中“入则孝,出则悌”。
- 个人感悟:“悌”不仅是尊敬兄长,更是兄弟姐妹间的和睦相处之道,需要互相关爱,共同营造和谐家庭。
以上就是我今天关于“悌”字的一点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咱们下回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