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秘史郑爽版与历史真实差距有多大
作为一个喜欢追剧又对历史有点小兴趣的小编,近看到《太平公主秘史》郑爽版在网上引起了不少讨论,忍不住想聊聊这部剧和历史真实之间的那些事儿。说实话,现在的古装剧嘛,十有八九都是"戏说"成分居多,真正严格遵循历史的少之又少。那么这部以太平公主为主角的剧集,到底和历史真相差了多少呢?咱们今天就轻松愉快地扒一扒。
太平公主其人:历史与剧中的形象对比
先说说历史上的太平公主吧。她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史书上记载她"方额广颐,多权略",意思是额头方正、脸颊丰满,而且很有谋略。在武则天时期,太平公主确实参与了不少政治活动,但远没有剧中表现得那么夸张。

郑爽版的太平公主嘛,造型上倒是挺符合"方额广颐"的描述,但性格塑造上就有点怎么说呢,过于现代化了。剧中太平公主动不动就"我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女人也能做大事"之类的台词,虽然很符合现代价值观,但在唐代那个环境里,一个公主这样说话,估计会把周围人吓得不轻。
历史事实 | 剧中表现
参与政治但受制于母亲武则天 | 几乎与武则天平起平坐
婚姻受政治安排影响 | 自由恋爱,反抗包办婚姻

终因政治斗争失败被赐死 | 剧中结局较为理想化
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历史细节"
说到细节差异,这部剧里可真是不少。比如太平公主的服饰,虽然华丽是华丽了,但跟唐代真实的服饰风格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唐代贵族女性流行的是宽袍大袖、高腰襦裙,讲究的是雍容华贵,而不是剧中那种紧身收腰的"现代改良版"。
更搞笑的是剧中一些生活场景。有场戏是太平公主在自己寝宫里吃水果,桌上赫然摆着几个橘子小编查了查,橘子虽然在唐代已经有了,但那是南方特产,长安城里的贵族想吃上一口可不容易,更别说随便摆在桌上当零食了。
还有那些动不动就"微服私访"的桥段。历史上的太平公主确实比较活跃,但一个公主三天两头跑出宫去,还跟平民打成一片,这在等级森严的唐代几乎是不可能的。真要这样,估计宫里的侍卫和太监们早就被武则天砍头好几轮了。
人物关系的"魔改"大赏
人物关系上,这部剧也是"创意十足"。历史上太平公主确实有过几段婚姻,但都是政治联姻,哪有什么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剧中却给她安排了好几段缠绵悱恻的感情戏,对象从将军到书生应有尽有,活脱脱一部唐代版《流星花园》。
离谱的是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的关系。历史上这两位确实认识,但不是什么闺蜜情深。上官婉儿是武则天的心腹,而太平公主后期与母亲关系紧张,两人立场不同,怎么可能像剧中那样无话不谈、互相扶持?
说到武则天,剧中把她塑造成了一个虽然严厉但内心深爱女儿的母亲形象。实际上呢?历史上的武则天为了权力连亲生儿子都能下手,对太平公主虽然宠爱,但也处处防范,绝不可能像剧中那样推心置腹。
为什么我们爱看这种"不靠谱"的历史剧
既然这么多不符合历史的地方,为什么这类剧还是有人看呢?小编觉得原因很简单——好看啊!真实的历史往往复杂枯燥,而电视剧需要矛盾冲突、需要情感张力。太平公主真实的一生虽然精彩,但搬上荧幕可能就显得太过政治化、不够"爽"了。
现在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更喜欢看到与自己价值观共鸣的内容。一个反抗命运、追求自由的女主,几段轰轰烈烈的爱情,再加上一些宫斗权谋的佐料,这样的配方虽然不历史,但确实很下饭。
再说了,真要完全按历史来拍,可能收视率会惨不忍睹。想想看,一个从小锦衣玉食的公主,长大后卷入政治斗争,后被亲侄子赐死这样的故事虽然真实,但未免太压抑了。电视剧嘛,总要给人一点希望和幻想空间。
看剧学历史的正确姿势
那么问题来了,看了这种剧会不会让人对历史产生误解呢?小编觉得关键看你怎么看。如果把电视剧当纪录片,那肯定会被带偏;但如果把它当作激发历史兴趣的引子,那就另当别论了。
小编自己就是因为小时候看了一部超级不靠谱的历史剧,才对那段历史产生了兴趣,后来专门去查资料、看书,才发现真相和剧里差那么多。这种"反差萌"反而让我对历史记得更牢。
所以啊,看这类剧的时候不妨抱着轻松的心态,欣赏剧情和演技就好。如果真的对那段历史感兴趣,大可以看完剧后再去翻翻史书,比比看哪些是真的哪些是编的,这不也是种乐趣吗?
你看过《太平公主秘史》吗?对于这种艺术加工过的历史剧,你是更看重娱乐性还是历史真实性?有没有哪部历史剧让你特别想吐槽或者特别赞赏的?来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