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斯亮是谁?他为何突然走红网络?
近我的社交媒体被一个名字刷屏了——"俞斯亮"。说实话,次看到这个名字时我还以为是某个新出道的明星,结果点进去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位突然爆红的素人,看看他到底有什么魔力让全网为之疯狂。
俞斯亮是谁?
俞斯亮,一个听起来就很有"精英感"的名字,但实际上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根据网上能找到的信息,他毕业于一所不错的大学,现在在某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听起来平平无奇对吧?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近却因为一段视频火得一塌糊涂。

我次看到俞斯亮的视频是在抖音上。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办公室场景,他穿着简单的T恤,对着镜头讲述自己如何用Excel表格管理日常生活。没错,就是Excel!谁能想到2023年了,一个教人用Excel的人能火成这样?
为什么突然走红?
俞斯亮的走红看似偶然,实则有其必然性。我分析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实用到爆炸的内容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被各种"高大上"的内容轰炸——元宇宙、区块链、AI绘画突然出现一个教你怎么用Excel记账、规划时间、甚至管理人际关系的人,简直就像沙漠中的绿洲。他的方法不一定有多创新,但胜在极其实用。
俞斯亮的Excel技巧 | 传统方法 | 优势 |
---|---|---|
用条件格式自动标记重要事项 | 手动标记或记在脑子里 | 一目了然,不易遗漏 |
数据透视表分析消费习惯 | 看银行流水或凭感觉 | 精准找出"拿铁因子" |
VLOOKUP管理人际关系 | 靠记忆或分散记录 | 不会忘记重要日期和细节 |
2. 反差萌的人设
俞斯亮给人的印象是典型的"理工男"——黑框眼镜、说话一板一眼、喜欢用数据说话。但看多了他的视频就会发现,这个人骨子里有着难以掩饰的幽默感。他会用Excel制作"如何优雅地拒绝同事的奶茶邀请"的流程图,也会用饼图分析"周末赖床的合理时间分配"。这种一本正经地搞笑的反差感,正是当下网友吃的"人设"。
3. 击中当代年轻人的痛点
我们这代人啊,嘴上说着"躺平",心里却比谁都焦虑。想自律又坚持不下去,想理财又控制不住消费,想提升效率又总是拖延。俞斯亮的出现就像一位不给你灌鸡汤,直接给你工具包的"人生导师"。他的方法不需要你改变本性,只需要你会用Excel(或者愿意学),这种低门槛高回报的解决方案,自然能引起广泛共鸣。
俞斯亮现象的背后
俞斯亮的走红不仅仅是一个网红的成功,更折射出当下社会的一些有趣现象:
工具理性主义的复兴: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复杂App和系统的时代,人们开始怀念那些简单可靠的"老工具"。Excel作为办公软件的常青树,被重新发现其无限可能。
对"伪精致"的反叛:相比那些教你买这买那才能提升生活品质的内容,俞斯亮告诉你"一个Excel走天下",这种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反而更打动人心。
知识传播的民主化:你不需要是专家,只要能把某个领域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就能获得关注。俞斯亮不是Excel专家,他只是比普通人多用了一点心。
我的个人体验
作为一个半吊子Excel用户,我也尝试了俞斯亮的几个方法。不得不说,用数据透视表分析自己的消费习惯时,那个"外卖支出占比38%"的数字着实让我震惊。更神奇的是,按照他的方法设置自动提醒后,我真的少买了几杯奶茶——虽然主要是因为每次想点开外卖App时,那个"本月已超预算"的提示太刺眼了。
不过我也发现,完全照搬他的方法并不现实。比如他那个"人际关系管理表",对我来说就过于复杂了。但这就是俞斯亮的魅力所在——他提供的是思路,不是教条。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这才是工具应有的灵活性。
走红之后的俞斯亮
随着人气暴涨,俞斯亮也开始面临网红都会遇到的如何维持内容质量?如何处理商业化?新的几个视频已经能看到一些广告植入的痕迹,评论区也出现了"变味了"的声音。这让我不禁思考:当一个以"实用纯粹"为卖点的内容创作者开始商业化,他的核心价值会不会被稀释?
不过换个角度想,内容创作者也是要吃饭的嘛。只要广告不影响内容质量,适度商业化也无可厚非。关键还是看俞斯亮能否保持初心,继续产出真正有用的内容,而不是沦为又一个被流量裹挟的网红。
你近有没有尝试过什么提升效率的小技巧?是跟风用了俞斯亮的Excel大法,还是有自己的独门秘籍?对于这种实用型网红的商业化,你又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