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说起包贝尔婚礼那事儿,到现在我还觉得有点儿…怎么说呢,有点儿膈应。不是说我有多喜欢柳岩老师,毕竟人家的事儿我一个吃瓜群众也管不着,主要就是觉得这事儿处理得,怎么说呢,有点儿low。
当时我记得很清楚,网上到处都是视频截图,柳岩穿着伴娘服,被几个伴郎,好像还有韩庚来着? 一群人簇拥着,差点儿就扔水里去了。 我的天,这画面感,我至今都忘不了。 当时我就觉得,这婚礼搞得,也太…不讲究了吧! 你说闹伴娘,图个乐呵,可这乐呵也太过了点儿。 柳岩穿着裙子,又是女孩子,万一真摔着了,这责任谁负? 再说,人家柳岩好歹也是个明星,就算私下关系好,这么玩儿也确实不太合适。
我当时看视频的时候,心里直犯嘀咕,这包贝尔,是不是脑子有点儿抽了? 婚礼是喜庆的日子,又不是江湖火拼,搞得这么野蛮,真的好吗? 而且,这事儿闹大了,对谁都没好处。 柳岩的名声受损,包贝尔的名声也跟着遭殃,搞得像个笑话一样。
事后,柳岩道歉了,包贝尔也道歉了。 可这道歉,在我看来,感觉有点儿敷衍。 真要觉得不好意思,那就不应该闹成那样。 道歉有用的话,还要警察干嘛? 这感觉就像是,先把事儿搞砸了,再出来补救,有点儿亡羊补牢的意思,可是羊都跑远了,还补什么牢啊?

说实话,我个人觉得,这事情的责任,主要还是在包贝尔身上。 作为婚礼的主人,他应该控制好现场的氛围,别让婚礼变成一场闹剧。 当然,伴郎们也有责任,毕竟是他们动手去“闹”的。 不过,我感觉他们应该也是听从了包贝尔的指示,或者至少是默认了这种行为。 你说要是几个伴郎私下里自己搞的,那还好说,可这是在婚礼上,还是在这么多人面前,这责任,还真不好推卸。
这事儿让我想到,咱们中国人,有时候对“闹”的理解,真的有点儿偏差。 很多时候,闹,就是一种不尊重,一种对他人意愿的漠视。 我记得小时候,过年的时候,家里长辈也会“闹”一下晚辈,但那是一种比较轻松的玩笑,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不会真的让别人难堪。 而包贝尔婚礼上的“闹”,明显就过了界。 这已经不是开玩笑,而是实打实的“欺负”了。
角色 | 责任 | 我的看法 |
---|---|---|
包贝尔 | 婚礼主导者,未有效控制现场气氛 | 主要责任人,处理方式欠妥 |
伴郎团 | 执行者,参与“闹伴娘”行为 | 应承担一定的责任,缺乏对女性的尊重 |
柳岩 | 伴娘,事件受害者 | 被迫道歉,实属无奈 |
这事件的后续影响也挺大的,虽然时间过去很久了,但是每每提起,还是会被人拿出来说道说道。 柳岩的形象,多少也受到了一些影响,虽然她后来也尝试去淡化这件事,但毕竟是发生过的事情,很难完全消除影响。 而包贝尔,虽然事业上好像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击,但这件事,多少也给他留下了一点污点。 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婚礼被记住是因为这种负面新闻。
这事儿,其实也反映出了一些社会 比如,我们对女性的尊重对公共场合行为规范的问题等等。 虽然说,这只是一个“小事”,但它背后所反映出的却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不能因为这件事只是一场婚礼,就轻描淡写的放过它,而应该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再想想,其实,婚礼嘛,重要的还是开心和祝福。 那些所谓的“闹伴娘”、“闹新郎”的传统,真的有必要保留吗? 与其弄得大家都不开心,还不如好好地祝福新人,开开心心地庆祝一下,岂不是更好? 搞得乌烟瘴气的,真的有必要吗? 这热闹,闹得是不是有点儿过了?
传统习俗 | 利弊分析 | 我的建议 |
---|---|---|
闹伴娘/新郎 | 利:活跃气氛(部分情况);弊:容易造成尴尬、伤害,缺乏尊重 | 建议摒弃过激行为,尊重他人意愿,以文明方式庆祝 |
包贝尔婚礼那事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单单是因为它本身的戏剧性,更是因为这件事情所反映出的一些社会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你说是不是? 大家觉得呢? 如果让你来处理这件事,你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