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翻资料堆的时候,突然发现写过的成语小本本都泛黄了,里面乱七八糟记了一堆带“绒”字的词,但真用起来的没几个。我寻思着,与其放着积灰,不如动手筛一筛,看看哪些是真的能派上用场的“绒”成语。
第一步:翻箱倒柜找目标
我把书房里那几本快散架的成语词典全搬了出来,摊在书桌上跟摆摊似的。先是按着拼音索引挨个翻“rong”打头的词条,你别说,“绒”字开头的成语真没几个。接着我又上网,在几个老牌词典网站里搜“绒”,结果蹦出来的大多不是正经成语,要么是商品名,要么是网友瞎编的段子,看得我直摇头。
第二步:纸笔伺候做排除
抓了支最顺手的红笔,我对着搜罗出来的三十多个带“绒”的词语开始划拉。先把那些根本不是成语的玩意儿全划掉,什么“绒线球”“绒毛玩具”之类的统统出局。剩下十几个看着像模像样的,我就一条条琢磨:日常说话能不能用上?写文章塞进去会不会太别扭?想着想着又划掉一批,剩下七个候选的。
留下的七个是这些:- 孤绒寡羽
- 劈绒探蠡
- 鹅绒扇枕
- 貂绒续尾
- 剪绒洗裘
- 裘绒并蓄
- 羽绒之交
第三步:实战检验靠聊天
纸上谈兵可不行。当天下午买菜碰上邻居李大爷,我故意把话题往他新买的羽绒服上引:“李大爷,您这新外套看着真暖和,孤绒寡羽!”大爷眼睛一瞪:“你说我孤独?我孙子天天来蹭饭!”得,这成语用岔了,回家赶紧在本子上给“孤绒寡羽”打个大叉。

晚上跟老婆聊她闺蜜闹别扭的事,我试着说:“她俩这是貂绒续尾了?”老婆直接笑喷:“续什么尾!你当是狐狸精长尾巴?就是小心眼儿!”得,又阵亡一个。
第四步:前三出炉有反转
折腾了两三天,筛到剩下三个最顺手的:劈绒探蠡、剪绒洗裘、羽绒之交。
劈绒探蠡用来形容人做事费劲巴拉但没啥效果挺贴切。剪绒洗裘讲过度爱惜反而坏事,吐槽人特别解气。羽绒之交说关系轻飘飘不靠谱,挖苦塑料友情刚刚
本来以为这事板上钉钉了,结果周末陪儿子看古装剧,突然听见一句:“老夫与张大人乃是裘绒并蓄之谊!”当时我就一拍大腿——这词儿放现在形容人吃喝穿戴都讲究,多传神!立马把第三名“羽绒之交”挤下去,换上了裘绒并蓄。

叨叨两句
翻完这一大圈才明白,专家推荐前三那是按着书本排的座次。真用起来,还得看场合和人。好比“劈绒探蠡”,你跟街口修车大爷说,他准当你念咒;但要是拿来损同事加班瞎忙活,那叫一个精准!成语这玩意儿,甭管带不带绒,能扎准人心窝子的,才是真家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