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搞这个粗犷的拼音
我前段时间贼烦打字,明明想快点写完记录,可每次都要盯着键盘,一个个拼音按准,慢了半拍。昨晚上刷手机时,看到别人聊“粗犷拼音”,说打字别追求完美,瞎搞着用就完事。我一拍大腿,起了个念头:试试这招,看能不能省时间。
开始动手瞎整
我先翻出个本子,打算写下实践过程,免得忘光光。然后找了个拼音输入法,没开自动纠错。第一句是今天的感想:“今天天气真暖和”,我想偷懒,不打“wēn nuǎn”,硬要输成“wēnnuan”。结果出来一堆狗屁不通的字,啥“温暖”变成“问暖”了。我骂了句“操”,继续硬着头皮搞。接着记日记:“吃了碗面条”,本该拼“miàn tiáo”,我糙糙打成“mien tiao”。输入法直接蹦出“面条”,这回居然蒙对了,心里贼爽。可下一条“散步时踩到泥”,我输“cǎi nǐ”,忘了标声调,跳出来“猜你”还是“擦你”?气得我把手机摔沙发上。
搞了半天,问题一个接一个:
- 拼错声调就乱来,比如“好”打成“hao3”,输入法压根不鸟我。
- 懒得分段,整段文字黏一块儿,看着跟狗啃似的。
- 中途手机电快没了,还瞎折腾换电脑继续拼。
我越弄越火,干脆自暴自弃,逮啥拼拼了段“shuàishī-le bùcuo,jiéshēng-le shíjiān”,意思是“帅失败了,节省了时间”。结果?拼成了“帅师了不错,节省了时间”。得,整成一锅糊粥。

咋样了
瞎搞一通后,我终于把整段日记拼完了,省了约十分钟时间,可读起来贼费劲。自己都看不懂那堆乱码,气得直抓头。结论是:粗犷拼音就是个坑,偶尔能糊弄过去,但真要用在正事上,准保搞砸,还不如老老实实慢慢打。今早回看记录,差点没吐出来。拉倒,下次再试别的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