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几年我就琢磨怎么把"祸乱"这玩意儿整明白,毕竟到处都有人提,可谁也没说清楚具体咋操作。昨天刷手机又看到个理论贴,讲得云里雾里的,气得我干脆撸袖子自己干。不就是统计人群瞎搞的程度嘛能有多难?结果从早上八点搞到天黑透,才摸着点门道。
第一步:抄家伙准备
先翻箱倒柜找家伙事儿。手机自带的计算器太简陋,专门下个科学计算App。本子笔不能少——后来发现这破字写得自己都认不出,又摸出台老掉牙的平板电脑。最坑的是没现成数据,抓着头皮想了半天怎么搞样本,决定直接蹲小区广场数人头。对,水壶充电宝得带足,鬼知道得耗多久。
第二步:现场开整直接翻车
九点多太阳正毒,我揣着平板蹲花坛边上像个便衣。刚写两行字就懵了:人群流动那么快,有人吵架有人遛狗,到底哪个算"祸乱行为"?偷拍俩大妈抢健身器材,结果被瞪着眼骂神经病。蹲到十一点半,本子上就记了句"穿花裤衩老头随地吐痰三次",平板还被晒到自动关机。气得我骂骂咧咧收拾东西回家。
第三步:急转弯改方案
回家灌了半壶凉白开,突然想起隔壁李叔在街道办管统计。舔着脸借了去年半本调解记录,结果全是"王某某李某某因晾衣杆掉落发生口角"这类流水账。硬着头皮把二十几页纠纷记录扒拉成表格,拿红笔圈出带动手推搡的。这时候才发现:光打架不行,得看影响范围!旁边打麻将的大爷连牌都没放下,这种肯定不算事。

第四步:瞎折腾计算公式
下午三点脑子已经成糨糊。抓耳挠腮想量化指标,先按参与人数画正字,又把赔偿金额折算成数值。算到太阳下山,纸上全是鬼画符。最崩溃是发现关键数据缺失——根本不知道事情持续多久!只能对着监控视频掐表,结果第三段视频点开提示文件损坏。摔了笔瘫沙发上,感觉这些年数学都喂了狗。
第五步:死磕出歪门邪道
晚上八点饿得前胸贴后背,突然盯着外卖软件差评栏发呆。拍大腿爬起来新建Excel,把"肢体冲突""围观超5人""公共设施损坏"全拆开算分。单次纠纷最高才15分,可有个案例导致整栋楼停水两小时,这不得翻倍?咬着煎饼果子狂改权重,整出套四不像算法。试算李叔的数据发现:去年端午节因为抢粽子摊打群架那次,居然真冲到最高分98!
折腾到半夜的惨痛教训:- 别傻乎乎现场蹲点,现成档案比人眼靠谱
- 动手前先定义清楚啥算"乱",我白跑好几趟就栽这儿
- 时间长短比参与人数更重要,停水停电直接加权重
- 算出来的分得有对比才有意义,单个数屁用没有
现在看着那套缝合怪算法,自己都觉得好笑。可你要问我祸乱怎么解释?至少能掏出本子说:去年冬至的饺子馆斗殴事件,按我这土办法算完,够格叫中等祸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