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拾阳台那堆绿萝的时候犯了蠢事儿。我指着叶子底下那截杆子对老婆说:“这叶子杆挺结实哈”,结果人家白我一眼:“这叫叶柄(bǐng)!小学自然课都白上了?”
一查才发现自己是个植物盲
当场臊得脸通红。赶紧翻我那本落灰的《家庭养花指南》,翻到植物结构图那页直接傻眼——叶柄、叶脉、叶鞘这些词跟天书似的。最要命的是,有些字连念都不会念!叶鞘的“鞘”(qiào)字我愣是念成了“肖”,这要是发朋友圈还不被人笑掉大牙?
想了个笨办法
干脆掏出手机刷植物科普视频,刚看五分钟又崩溃了。那些博主满嘴“叶柄基部维管束分化”,听着就跟听外星人开会似的。心一横,从厨房扯了半截大蒜头,扒拉着蒜瓣跟叶子连接的部分给自己立规矩:先tm把名字念对再说!
每天就记五个带拼音的
翻箱倒柜找出儿子用剩的拼音本,照着植物图鉴开始鬼画符:
- 叶柄(yè bǐng)——叶子跟杆儿连着的那截“脖子”
 - 叶鞘(yè qiào)——包着杆子的那层“秋裤”
 - 花萼(huā è)——花瓣屁股底下那圈绿“托盘”
 

效果比预想得猛
坚持了俩礼拜,昨天陪老妈逛花市可算露脸了!老太太拿起盆铜钱草嘀咕:“这叶子咋直接从杆儿上蹦出来的?”我立马嘚瑟:“人家这是叶鞘包着茎(jīng)妈!” 摊主都冲我竖大拇指。更绝的是回家路上认行道树,发现法国梧桐叶子底下叶柄长了个“离层(lí céng)”,查拼音才懂这玩意儿就是叶子掉落的“开关”——难怪秋天一碰就哗哗掉!
现在终于回过味儿了:植物这玩意儿跟人名一个道理,连人家名字都念不对还扯啥研究? 先老老实实把拼音整明白了,那些叶柄是长是短、叶鞘是包半截还是包整圈,慢慢琢磨才有意思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