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三十岁生我时有多难 现在才懂她的不容易
小时候总觉得妈妈是超人,能解决能扛起整个家。直到我自己也到了三十岁这个年纪,才真正明白当年她生我时的不容易。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用轻松的语气说说那些年我们不懂的母爱。
三十岁当妈的那些事儿
我妈总说我是她"三十而立"的礼物,但说实话,在那个年代,三十岁生胎算是"高龄产妇"了。现在想想,她当时承受的压力和风险,比我这个整天喊着"中年危机"的人大多了。

记得有次翻老照片,看到妈妈怀孕时的样子,肚子已经很大了,却还在上班。我问她为什么不请假休息,她轻描淡写地说:"那时候哪有现在这么多产假,不上班哪来的钱养你?"这话现在想起来,鼻子还酸酸的。
项目 | 现在的我 | 当年的妈妈 |
---|---|---|
怀孕年龄 | 考虑要不要孩子 | 已经是"高龄产妇" |
工作状态 | 担心产假不够 | 几乎没有产假概念 |
医疗条件 | 各种产检套餐 | 基本检查都很少 |
育儿支持 | 育儿书、APP一堆 | 靠长辈口口相传 |
那些我们不懂的辛苦
妈妈生我的时候,剖腹产还不像现在这么普遍。她选择了顺产,经历了十几个小时的阵痛。后来她跟我说,当时疼得想把医院的墙都拆了,但想到马上能见到我,就咬牙坚持下来了。
坐月子就更不用说了。现在我们有月嫂、月子中心,妈妈那时候全靠外婆照顾。而且外婆还要上班,很多时候妈妈都是自己硬撑着。她说难受的是半夜喂奶,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但一听到我哭就立刻清醒。

现在的我才真正明白
以前听妈妈说这些,总觉得她在夸张。直到我自己也到了三十岁,才开始理解那种不容易。
首先是身体上的变化。三十岁后明显感觉体力不如从前,而妈妈当年要照顾一个整天哭闹的婴儿,还要做家务,真不知道她是怎么熬过来的。
其次是心理压力。我现在光是自己生活就经常焦虑,而妈妈那时候要面对的是一个小生命的责任。没有育儿经验,没有互联网可以查资料,全靠自己摸索。
重要的是经济压力。九十年代工资水平低,养孩子的开销却不小。妈妈说为了给我买奶粉,她和爸爸经常省吃俭用,自己穿旧衣服,却总给我买新的。
妈妈教会我的事
虽然条件艰苦,但妈妈从没让我觉得缺少什么。她总能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无限的温暖。比如把旧衣服改成漂亮的小裙子,用简单的食材做出可口的饭菜。
现在和妈妈聊天,她很少提当年的辛苦,反而总是说:"有你真好。"这种乐观和坚强,大概就是母爱动人的地方吧。
迟来的感谢
写到这里,突然很想给妈妈打个电话。我们这一代人总是忙于自己的生活,却很少真正去了解父母的过去。其实每个妈妈都有自己的故事,都值得被听见、被记住。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曾经不懂妈妈的不容易,不妨找个时间和她聊聊当年的事。你会发现,那些你以为的平常,都是她用尽全力创造的奇迹。
你妈妈生你的时候多大年纪?她有没有跟你分享过当年怀孕生子的故事?我很想听听你们家的温暖回忆。